英文网站︱手机网站︱智能服务平台︱移动办公︱会员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Environment and Forestry
欢迎您访问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
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
您现在的位置:
走进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

生态和民生: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使命

    记者:随着林业地位的提升,在林业承担的诸多职责和使命中,为什么说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
    赵树丛: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赋予了林业新的职责,交给了林业更多的任务。我们深深感到,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是最重要、最核心的。这是因为:
    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生态建设越来越重要,成了中央高度重视的全局和战略问题。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今年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态差距越来越明显,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块短板。我国是森林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森林覆盖率仅为 20.36%,即使现有46亿亩林地全部造上林,覆盖率也只有26%,不及世界 30%的平均水平。我国还是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可以说,我国生态状况十分脆弱的局面将长期存在,生态差距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
    我们常说,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党中央、国务院之所以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求林业承担起生态建设的主要责任,真正发挥出林业对国家、对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丢掉了这一条,就丢掉了林业的立足之本。在当今世界,良好的生态已经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成为实现绿色增长、科学发展的最主要标志,这既不能靠花钱买来,也不可能靠转移和进口得来。因此,我们必须把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生态良好放在一切林业工作的首位,守住这个根本和底线,须臾不可丢掉和丧失。
    记者:今年以来,国家林业局提出了发展民生林业的思路。把民生和生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进行谋划的原因是什么?
    赵树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其中最核心的是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生需求。林业有多种功能、有多重效益,决定了林业在满足人们的生态、经济和文化等需求中,能够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林业的首要功能就是满足人的生态需求、保障国家的生态安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享受良好生态、宜居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需求。林业通过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治理荒漠生态系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生产出丰富的生态产品,营造出优美的生态家园,这些对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至关重要。人们常说,环境美不美,要看绿和水。没有森林和绿色,还谈什么美!
    在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方面,林业大有可为。可以说,人类的生产生活从来就离不开林业。“树叶蔽身、摘果为食”和“钻木取火、构木为巢”,生动描写了先民们是如何依靠森林来生存的。到了今天,我们住的房子、用的家具、吃的食品、穿的衣服等很多都取材于林业。林业横跨一、二、三产业,可以生产出与人们衣食住行紧密相关的10多万种产品,同时林业产业链条长、就业容量大,是现阶段最适合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正在深入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8700多万农户得到了26亿多亩林地的使用权和价值数万亿的林木所有权,极大地改善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满足老百姓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林业作用独特。古人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充分反映了森林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特殊作用。森林文化历久而弥新,具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品格与特征,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人们对森林文化更加渴望、更加追求,对森林文化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更加迫切。大力弘扬森林文化,生产出丰富多彩的森林文化产品,可以收到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影响人的良好效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把发展民生林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更丰富更优质的林产品,让森林更好地造福社会,让林业更好地服务人民。
    记者:生态和民生是林业的一体两翼,保护生态和改善民生是当前林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实现二者的统筹协调?
    赵树丛:以2003年中央9号文件和2008年中央10号文件为标志,我国林业建设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保护生态、改善民生是林业转型升级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和职责。我们必须科学认识并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改善生态和改善民生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协同推进,互动双赢。一要始终坚持抓生态就是抓民生的思想。真正把生态建设放在林业的核心位置,努力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为科学发展提供生态保障,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二要牢固树立服务民生抓生态、改善生态惠民生的思想。既要把改善民生作为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林业建设成果,也要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林业生态建设的热情。三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坚决反对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野蛮掠夺式开发和生产,坚决反对漠视群众生活、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记者: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国家林业局特别强调林业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请问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赵树丛: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也是林业建设的法宝。提到林业,很多人都把它看得很简单,好像就是挖坑栽树,防火护林,砍树伐木。其实不然,林业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事业,既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生命工程,也是一项管理十分复杂的社会工程,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特别需要创新的驱动。
    一方面,林业是一项生命工程,创新是本质要求。林业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树木和野生动物,以及以它们为主体构成的生态系统。众所周知,自然生态系统演替有其内在的科学规律。地球上大约有870万个物种,其中有一半以上在森林、湿地中生存繁衍,并且每一个物种的生命结构又纷繁复杂,生命机理更是独特奇妙。没有林业科技创新做支撑,就无法发展好森林、保护好湿地,是难以做好林业工作的。另外还要看到,21世纪是生命工程的世纪,将来的一个物种、一个基因完全可以造就一个大产业,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兴盛,这绝非骇人听闻。中国的杂交水稻和美国的转基因大豆就是很好的例证。森林中每一个树种都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每一种野生动物和植物都是无价之宝。通过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物种的潜力和功能,必将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另一方面,林业是一项社会工程,创新是必然要求。林业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从横向来看,林业建设与许多部门、行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方针,更是要求林业工作社会化。从纵向来看,林业涉及中央与地方、集体与个人,界定他们之间的事权、利益和义务也相当复杂。从管理对象来看,林业管理的森林资源、生态资产以及相关产品,具有生态、经济、文化等多种属性和效益,如何充分发挥各种效益,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对科学管理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从服务对象来看,林业提供的生态服务和民生服务,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真正具有普惠的特性。这些都涉及发展模式、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政策措施等诸多问题。只有通过管理上的不断创新,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为林业发展施加外力、注入动力、带来活力。
    记者: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推进林业的创新?
    赵树丛:我们向全系统的干部职工和全国的务林人提出,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自觉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大力建设创新型林业,全面提升林业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围绕服务国家大局创新发展载体。只有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创新发展平台和载体,林业才能拓展发展领域,创造发展优势。近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发展油茶、核桃等木本粮油,既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又增加了食用植物油产量,为林业发展开辟了广阔领域。今后,要紧盯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增长、解决“三农”问题、开展扶贫攻坚等国家战略大局,加强政策对接,搞好项目储备,推进林业借助这些平台和载体实现更大发展。
    二要围绕调动社会力量创新体制机制。只有创新体制机制,才能消除制约林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极大地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我们通过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亿万林农的积极性,增强了林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林业潜力得到了巨大释放。要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林业改革,总结推广基层经验,创新群众参与林业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形成全社会推动林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要围绕转变部门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当前,管理能力不足、方式落后仍是林业部门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极大制约了林业部门的职能发挥,影响了林业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要结合林业工作的实际和社会对林业的要求,强化执法监管职能,抓好森林、湿地、沙地、林地、野生动植物等重点领域的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林权管理和服务,维护农民和其他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做好政策、科技、信息等方面服务,为各方力量发展林业创造良好条件。
    四要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林业科技。我国要从林业大国迈向林业强国,达到林业发达国家的水平,必须把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强林业科技创新,提高林业科技水平,完善标准、技术和规程,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高林业生产力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李玉梅)

联系我们

电话:010-84239318

邮箱:2303985529@qq.com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东街12号中林商务331
邮编:10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