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2 月5 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共同设立的中国绿化基金会植被恢复发展基金正式启动。
国家林业局原局长、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王志宝表示,哥本哈根大会让世界更清楚她认识到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性,为更好地实施植被恢复建设,从根本上减少环境恶化对人类所产生的威胁,中国绿化基金会植被恢复发展基金的设立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时任国家林业局副总长李育材对基金的设立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这是符合时代发展的一项事业,只有搞好植被恢复,才能做到森林资源的“有限资源,无限利用”,才能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究意是怎样的趋势呢?
2015年6月,科技部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2014 年度报告》显示,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是受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影响,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出比,我国的国际重要湿地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威胁。中国-东盟生态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差异仍然较大,尽管我国森林生物量占区域内总生物量的.41%,但人均占有量较少,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发布的2015年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国土绿化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现有宜林地60%左右主要分布在西部经济相对滞后地区,立地条件差、水资源短缺地区,造林绿化难度越来越大。南方地区造林主体任务基本完成,新增森林面积空间较小,北方地区绿化空间广场:城市绿化水平较高,乡村面上绿化水平较低,区域、城乡造林绿化发展依然不平衡。
“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全人类的共识和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绿化基金会植被恢复发展基金有关负责人表示,“正是这个原因,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专门在中国绿化基金会设立了这一专项基金,目的就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关注中国尤其是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植被恢复问题。”
“我希望全社会大力捐赠公益资金支持植树造林、国土绿化等公益事业,为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生态系统而共同努力。”面对媒体,上述负责人如此呼吁。